简体|繁体
当前位置:国商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> 信用宣传 >
商鞅徙木立信
发布日期:2020-01-05 16:01 文章来源:信用中国     浏览: 打印:当前页面

  商鞅徙木立信,源出于《史记.商君列传》。徙木立信,是商鞅开始变法以前为取信于民而设计的一个小谋略。以此赢得信誉,赢得了百姓信任,从而为推行变法打下了基础。

  商鞅,本是卫国国君的本族公子,名鞅,复姓公孙。商鞅喜欢刑名之学,曾在魏相公叔座府中任中庶子。公叔座去世不久,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招募贤人,准备振兴秦穆公霸业,便从魏国投奔秦国。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,具体制定了变法之令。法令制定好了,还未公布,商鞅恐怕百姓不信新法,便设计了一个“徒木立信”的小谋略:他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树立在国都的南门外,招募百姓说:“将此木移到南门的给十金。”百姓对这种举手之劳即可获得重赏的事,感到很奇怪。大家都在围观,并无人搬移此木。商鞅又下令:“有能将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五十金。”这时,有一个人出来将此木移至北门,商鞅果真给了他五十金。商鞅用徒木立信的办法,取得了百姓信任,然后下达了变法指令。

 

  徙木立信之后,新法很快颁布。新法颁布后,很快在秦国产生了重大影响,各项改革取得成功。使秦国国强民富、雄冠列国,秦孝公成为一世霸主。

  徒木立信的计谋,曾使一位忧国忧民的著名人物叹道:“吾读三叹。”并在十八岁时作《商鞅立木信论》,文中叹道: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,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,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,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、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。”这三叹,可以说是有感而发,发人深醒。

 

 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, 其变法的目的,便是为了富民强国。商鞅变法颁布的法令,是中国历史上最优良的法典之一。通过商鞅变法,秦国迅速走上了富强之路,为秦国最后消灭其他六国、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。对商鞅在变法令颁布前“徙木立信”的计谋,宋代改革家王安石曾赋诗《商鞅》一首:“自古驱民在信诚,一言为重百金轻。 今人未可非商鞅,商鞅能令政必行。”

  徙木立信的故事虽然久远,但诚信、信用、信誉是个永恒的话题。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衰。商鞅变法距今已经非常久远,我们的国家早已进人了以法治国的文明社会。但徙木立信的故事,不管是国家、单位和个人,都值得学习借鉴。
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、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“文章来源:原创”其版权属于国合信用平台所有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:“文章来源:国商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”。 2、凡本站及其子站己注明“文章来源:转载”、“文章来源:编译”、“文章来源:摘编”或己标记含有“文章来源”的所有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信息,并不代表”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“文章来源”,并自负法律责任。3、页面声明:网站页面部分图片、页面设计、代码、JS动画特效均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到侵权等,请通知我们及时删除。

附件:
相关政策解读: